知识库/社会工作者
遗嘱继承
高频
遗嘱继承

(一)遗嘱的订立
1、内容:
1)指定继承人或受遗赠人
2)明确遗产的名称、数量,指定遗产的分配方法和份额
3)规定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的附加义务
4)指定补充继承人
5)指定遗嘱执行人
2、形式:
1)公证遗嘱(最有力、最可靠的形式)
2)自书遗嘱(不需要见证人、订立方便)
3)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4)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5)录音录像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6)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
(二)效力
1、有效条件:
1)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3)遗嘱的内容必须合法
4)遗嘱符合法定形式
5)遗嘱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无生活来源的法定继承人必要的继承份额
2、无效的条件:
1)无遗嘱能力的人所立遗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
2)受胁迫、受欺诈所立的遗嘱
3)伪造的遗嘱
4)被篡改的遗嘱
5)遗嘱人处分不属于自己财产的部分内容无效。
(四)遗嘱的撤回、变更
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11-28
戒毒措施
高频
戒毒措施

戒毒措施
1、社区戒毒
1)期限:3年
2)管理地:户籍地或现居住地有固定住所的
3)负责机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
2、自愿戒毒及戒毒医疗机构
3、强制隔离戒毒
适用情况:
1)拒绝接受社区戒毒的
2)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的
3)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的
4)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注射毒品的
不适用情况:
1)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
2)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瘾
强制戒毒时间期限:2年,最长可延长1年
4、社区康复
人员:对于被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
期限:不超过三年

11-28
集体协商代表和程序
高频
集体协商代表和程序

1、集体协商的代表
(1)双方人数应当对等;
(2)每方至少3人,并各确定1名首席代表;
(3)可以委托本单位以外的专业人员作为代表,但人数不得超过本方代表的1/3。
2、集体协商的程序
(1)协商代表在协商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
1)熟悉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
2)了解与集体协商内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收集用人单位和职工对协商意向所持的意见。
3)拟定集体协商议题,集体协商议题可由提出协商一方起草,也可由双方指派代表共同起草。
4)确定集体协商的时间、地点等事项。
5)共同确定一名非协商代表担任集体协商记录员。记录员应保持中立、公正,并为集体协商双方保密。
(2)集体协商会议由双方首席代表轮流主持,并按下列程序进行:
1)宣布议程和会议纪律。
2)一方提出集体协商要求的,另一方应在收到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20日内以书面形式回应,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集体协商。
3)协商双方就商谈事项发表各自意见,开展充分讨论。
4)双方首席代表归纳意见。达成一致的,应当形成集体合同草案或号项集体合同草案,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11-28
社会工作的特点
社会工作的特点

(1)专业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的第一个特点;
(2)专业价值—服务时遵循的理念、指导思想和伦理;
(3)专业方法—形成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等方法;
(4)注重实践—有目的的参与/介入社会生活的活动;
(5)互动合作—与服务对象合作、共同面对困难;
(6)多方协同—负责问题需要多个部门或其他工作人员配合。

11-28
社会工作的目标
社会工作的目标

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1)解救危难。面对危难,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寻求资源。

(2)缓解困难。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缓解压力、克服困难。

(3)激发潜能。社会工作强调“助人自助”,这里的核心,是要增强服务对象的内在能力。

(4)促进发展。当一个人或一群人遇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施以援手,通过增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建立人际关系等方式,使个人或群体得到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社会层面的目标

(1)解决社会问题。

(2)促进社会公正。

3.文化层面的目标

(1)弘扬人道主义。

(2)促进社会团结。

11-28
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会工作的功能

11-28
社会工作的要素
社会工作的要素

11-28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内容
1、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就是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遵守的一整套指导其实践的原则与理念。
2、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同的专业价值观
(1)服务大众。
(2)践行社会公正。
(3)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4)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5)待人真诚和守信。
(6)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3、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新增】
基本信念:尊重、独特性、相信人能改变
实践原则:接纳、非评判、个别化、保密、当事人自决
11-28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1、含义
(1)对社会工作专业团体而言,职业伦理就是一整套指导从事该专业的工作人员正确履行责任和义务并预防道德风险的行为规范。
(2)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所形成的职业伦理包括实际工作步骤的一般规则与标准,即规定社会工作者“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
2、主要内容
基本原则:(1)服务对象为本;(2)专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3)坚持专业的权威性。
基本内容:
(1)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伦理责任;(尊重、保密和公平)
(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彼此尊重、相互帮助)
(3)社会工作者对服务机构的伦理责任;(责任和义务)
(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专业主义精神和服务对象福祉)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专业的权威和发展)
(6)社会工作者对全社会的伦理责任。(推动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正义)
11-28
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的伦理决定
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的伦理决定
(1)伦理决定的含义: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决定是在一个价值情境中作出的, 而专业的伦理是建立在一些最根本的价值观基础上的。
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在伦理决定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两个核心的价值观:首先,尊重受助者的尊严和独特性;其次,努力促成受助者的自我决定。
(2)伦理难题的含义:
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难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目标的冲突、价值观的冲突、身份与角色的冲突以及利益冲突等。社会工作专业领域的伦理难题,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社会不同文化、心理认知和制度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工作实践中服务对象自决与专业干预之间的张力。
(3)伦理议题主要内容包括:
①服务对象自决,
②保密议题,
③双重关系,
④知情同意,
⑤多元文化,
⑥专业能力
(4)伦理决定的核心价值观:
①尊重受助者的尊严和独特性。
②努力促成受助者的自我决定。
(5)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决定:
①保护生命原则
②差别平等原则
③自由自主原则
④最小伤害的原则
⑤生命质量原则
⑥隐私保密原则
⑦真诚原则
11-28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类型。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观点。认为人只有满足了基本的低级需要后才会产生高级需要,最占优势的需要将支配一个人的行为。

11-28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1)人类行为要适应社会环境;
(2)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3)社会环境和生物遗传共同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
(4)人类行为能够改变社会环境;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11-28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社会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1.家庭

(1)含义。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人最原始、最根本的环境,也是人接触社会生活的基础。

(2)家庭的类型。
①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类型。
②主干家庭:父母与一对已婚的子女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③联合家庭:父母与多对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的家庭类型。
④单亲家庭:父母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生活,如离婚、丧偶、未婚生育。
⑤丁克家庭:夫妇双方都有收入而没有孩子的家庭类型。

(3)家庭教养模式。
①娇纵型:父母盲目溺爱、疏于管束,以自我为中心,小霸王,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②支配型:过分溺爱+严加管束,易出现怯懦、意志薄弱,清高孤傲心理
③专制型:家长缺乏爱心、耐心,管理粗暴,易出现自卑、消极、暴躁、依赖心理
④放任型:无爱心耐心、缺乏责任感,放任自由,易出现缺乏自信、自制力差、无责任感
⑤冲突型:家庭成员关系紧张、不和谐,易出现缺乏安全感、意志薄弱、冷酷、反社会倾向
⑥民主型:互相尊重、平等交流、既有约束,又有鼓励,有利于自尊自信、自律、创造性、较好社交能力

(4)家庭的功能:情感支持、性爱满足、繁衍后代、社会化和经济功能。

(5)家庭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成员关系和家庭内互动发生的。家庭内互动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影响主要是来自家庭背景和家庭中过去的事件对当今家庭成员行为的影响;横向影响主要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2.同辈群体

(1)含义。同辈群体是由年龄、性别、志趣、职业、社会地位及行为方式大体相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群体。

(2)同辈群体的特点。平等性、开放性、认同性、独特性。

(3)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①它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均有直接影响。②同辈群体往往有一套自己的价值标准,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一致时,会有利于群体成员形成积极的行为;当这些标准与社会主流的价值标准不一致时,会对群体成员的行为起消极影响。③伴随着个体的成长,同辈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种角色的多样化对群体成员来说具有多种意义。

3.学校

(1)含义。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系统教育的组织机构。

(2)学校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学生的行为会受到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班级规模、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的影响。

4.工作单位

(1)含义。工作单位是个人在社会中从事一定职业时所归属的正式社会组织。

(2)工作单位的类型。按照工作性质可以分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3)工作单位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5.社区

(1)含义。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的类型。包括地域性社区和功能(精神)性社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传统社区和现代社区。

(3)社区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6.文化

(1)含义。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精神体系,是所有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2)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3)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作为共享的价值和生活方式,文化对人类的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确立行为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控制人的行为的目的。

7.大众传媒

(1)含义。大众传媒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包括复制、传递信息的设备、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2)大众传媒的类型。根据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卫星等通信技术)的含量,传媒可分为旧传媒和新传媒;印刷传媒(报纸、杂志、书籍)和电子传媒(广播、电影、电视)被称为旧传媒;有线电视、电脑报刊、互联网、卫星电视等被称为新传媒。

(3)大众传媒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出题情况:

本考点历年均出题,一般是2-4 分,主要考核影响人类行为的社会环境以及家庭这一社会环境的相关内容。一是以案例来考核题干中所涉及到的社会环境,二是考核家庭的结构,三是考核家庭的教养模式。

11-28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
(1)理论假设
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2)治疗技巧
①直接治疗技巧:包括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一描述一宣泄)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
②间接治疗技巧: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或者辅导第三方来影响服务对象。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11-28
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1)及时处理:由于危机的意外性强、造成危害大,而且时间有限,需要社会工作者及时接案、及时处理,减少危机对服务对象造成的伤害。
(2)限定目标: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只有把精力放在目前有限的目标上。
(3)输入希望:危机发生后,服务对象通常处于迷茫、无助、失望的状态中, 所以在危机中帮助服务对象的有效方法是给服务对象输入新希望,重新找回行动动力。
(4)提供支持: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拥有的周围他人资源,如父母关系、朋友支持等,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
(5)恢复自尊:危机通常导致服务对象身心的混乱,自尊感底。因此,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帮助服务对象恢复自信。
(6)培养自主能力:危机是否能够解决,最终取决于服务对象是否能够增强自主能力。
2、危机介入的模式特点
(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危机发生时,对服务对象通常表现出迷茫与不安,而且时间紧急,社会工作需要将自己注意力集中在服务对象最近生活状况上,采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引导服务对象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迅速了解服务对象问题。
(2)快速做出危险性判断
危机出现后常伴随服务对象的一些破坏行为。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过程中,需要对服务对象采取破坏行为的可能性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以便及时的介入和治疗。
(3)有效的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服务对象在情绪危机中是不稳定的,表现出紧张、不安、无助、沮丧等,社会工作需要运用积极聆听、感情支持等技巧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与服务对象建立相互信任关系。
(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一旦服务对象的情绪稳定之后,社会工作者就需要协助服务对象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危机发生的原因制订介入计划,解决当前的问题。
11-28
申请与接案
申请与接案
个案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个案工作的介入过程可以分为申请与接案、预估与问题诊断、制订计划、开展服务、连接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评估与结案6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需要处理的任务,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同时各阶段之间又相互连接、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1.申请与接案 
(1)求助者的服务申请
了解求助对象的愿望,用心倾听诉求,进行简单的评估,确定是否需要立即给予要帮助。  
(2)接案
社会工作者的三个基本任务:鼓励求助对象积极面对改变、明确求助对象的改变和确认求助对象的受助身份。
(3)专业关系建立
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的初次沟通协商过程中应专注聆听服务对象困扰,运用简洁明了的语句表达自己的同理和接纳。
(4)转介
通常只有两种情况下才允许转介:一是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属于本机构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有关资料的收集、服务对象问题的预估以及服务对象问题的诊断。

11-28
开展服务
开展服务
1、服务的推进
社会工作者依据服务计划的安排运用专业的服务技巧,逐步推动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过程。一般而言,社会工作者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①从能做的开始②从愿意合作的着手③采取综合的服务策略
2、专业角色扮演
(1)使能者: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调动服务对象自身能力和资源,发挥其潜能,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
(2)联系人: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与拥有资源的服务机构取得联系,保证服务对象能够获得合适的服务。
(3)教育者:社会工作者指导服务对象学习处理问题的新知识、新方法,调整原来的行为方式。
(4)倡导者:社会工作者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权利倡议机构实行必要的改革,为缺乏资源的服务对象争取更合理的服务,或者动员服务对象一起争取合理的资源和服务。
(5)治疗者: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消除或者减轻服务对象的困扰。
3、专业合作的维持
在服务推进的过程中,为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交往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接纳:无论服务对象面临什么问题,社会工作者愿意理解服务对象。
(2)无条件关怀:不评价服务对象,尊重其价值,相信服务对象是可以改变的。
(3)真诚:保持开放态度,愿意与服务对象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感受。
4、链接社会资源 与协调服务
(1)社会资源的类型: 非正式社会资源、正式社会资源
(2)链接社会资源的方式 资源的提供、 资源的发现、 资源的培育、需求的表达、 利益的协调、权益的保护
(3)服务的协调:服务面谈内与服务面谈外的协调、服务对象改变与周围他人改变的协调、服务对象改变与社会工作者改变的协调
11-28
会谈
会谈

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1.会谈 

(1)个案会谈的类型。包括建立关系的会谈、收集资料的会谈、诊断性会谈、治疗性会谈和一般性咨询会谈。 
(2)个案会谈的安排。包括3个方面的任务:个案会谈的准备、个案会谈的内容安排以及会谈内与会谈外的衔接。 
(3)个案会谈的技巧 
①支持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借助口头和身体语言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的一系列技术。主要包括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 
专注:友好视线接触、开放姿势以及专心的态度。如交流中看着对方眼睛,保持视线交流,身体前倾。
倾听:用心聆听服务对象传达信息。
同理心:站在服务对象角度体会感受,理解其想法和要求。
鼓励:用口头语言或者身体语言肯定服务对象表现。如点头、微笑、及时回应等。
②引导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主动引导服务对象探索自己过往经验的一系列技巧。包括:澄清、对焦、摘要。 
澄清:对模糊不清的经验和感受进行整理。如“你刚说的意思是......对吗”
对焦:对偏离话题或宽泛话题进行收窄,集中讨论。如“您有很多话题(问题),最想谈的话题(问题)是什么?”
摘要:对于长段谈话,社会工作者需进行必要的概括和归纳。“你刚讲的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要求?”
③影响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者建议,让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一系列技巧。 
包括: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 

11-28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哦
考试圈子
  • 社工学霸君微信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 中级社工微信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 初级社工微信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