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一级消防工程师
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和责任制
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和责任制

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和责任制:

  1. 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是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火灾和扑救火灾结合起来。在消防工作中,要把火灾预防放在首位,积极贯彻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力求防止火灾的发生。
  2. 原则:“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3. 责任制:所有部门都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治理责任制,创建有效的管理、检查以及整改机制,确保本单位消防安全。
12-04
燃烧性能参数
燃烧性能参数

一、闪点:

闪点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①闪点<28℃的为甲类

②28℃≤闪电<60℃的为乙类

③闪点≥60℃的为丙类

二、燃点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物质在外部引火源作用下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 

三、自燃点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12-01
按燃烧物形态分类——液体燃烧
按燃烧物形态分类——液体燃烧

(1)闪燃

闪燃是指可燃性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时或者可燃性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闪点则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2)沸溢

燃烧过程中,这些沸程较宽的重质油品产生热波,在热波向液体深层运动时,由于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因而热波会使油品中的乳化水汽化,大量的蒸汽就要穿过油层向液面上浮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形成油包气的气泡,即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蒸汽气泡的泡沫。这必然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下面的蒸汽膨胀力抛出罐外,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溢。

上述沸溢过程说明,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 即沸程宽,密度相差较大。②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汽。③原油黏度较大,使水蒸气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3)喷溅
在重质油品燃烧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一般情况下,发生沸溢要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得多

12-01
按燃烧物形态分类——气体燃烧
按燃烧物形态分类——气体燃烧

(1)扩散燃烧

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整个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

扩散燃烧的特点为: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混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燃烧过程不发生回火现象。

(2)预混燃烧

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

预混燃烧的特点为: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混合气体不扩散。若可燃混合气体在管口流速小于燃烧速度,则会发生“回火”。

12-01
燃烧类型及其特点
燃烧类型及其特点

燃烧类型及其特点

一、燃烧发生瞬间特点分类

着火

可燃物的着火方式一般分为下列几类:

(1)点燃《或称强迫着火):这种着火方式习惯上称为引燃。

(2)自燃

①化学自燃。通常不需要外界加热,而是在常温下依据自身的化学反应发生的,因此习惯上称为化学自燃。例如火柴受摩擦而着火;炸药受撞击而爆炸,金属钠在空气中自燃,煤因堆积过高而自燃等。

②热自燃。

爆炸 (压力突变)

二、按燃烧物形态分类 

气体燃烧

(1)扩散燃烧
扩散燃烧即可燃性气体和蒸气分子与气体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整个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
扩散燃烧的特点为: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混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燃烧过程不发生回火现象。

(2)预混燃烧
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
预混燃烧的特点为: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混合气体不扩散。若可燃混合气体在管口流速小于燃烧速度,则会发生“回火”。
液体燃烧

(1)闪燃
闪燃是指可燃性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时或者可燃性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闪点则是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2)沸溢
燃烧过程中,这些沸程较宽的重质油品产生热波,在热波向液体深层运动时,由于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因而热波会使油品中的乳化水汽化,大量的蒸汽就要穿过油层向液面上浮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形成油包气的气泡,即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蒸汽气泡的泡沫。这必然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下面的蒸汽膨胀力抛出罐外,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溢。

上述沸溢过程说明,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 即沸程宽,密度相差较大。 ②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汽。③原油黏度较大,使水蒸气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3)喷溅
在重质油品燃烧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一般情况下,发生沸溢要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得多
固体燃烧 (1)蒸发燃烧
硫、磷、钾、钠、蜡烛、松香、等可燃固体,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熔融蒸发,樟脑、萘等易升华物质,在燃烧时不经过熔融过程,但其燃烧现象也可看作是一种蒸发燃烧。
(2)表面燃烧
可燃固体(如木炭、焦炭、铁、铜等)的燃烧反应是在其表面由氧和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称为表面燃烧。这是一种无火焰的燃烧,有时又称之为异相燃烧.
(3)分解燃烧
可燃固体(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热分解,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分解燃烧。

(4)阴燃(熏烟燃烧)
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较少或逸散较快、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很多固体材料(如纸张、锯末、纤维织物、胶乳橡胶等)都能发生阴燃。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种燃烧形式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有些可燃固体的燃烧往往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例如,在适当的外界条件下,木材、棉、麻、纸张等的燃烧会明显地存在分解燃烧、阴燃、表面燃烧等形式。

三、按可燃物和助燃物混合方式分类 

扩散燃烧

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火焰不运动。

(煤气燃烧/固体燃烧/可燃液体液面属于扩散燃烧)

预混燃烧 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反应混合气体不扩散。

四、燃烧性能参数

闪点

闪点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闪点与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气压有关,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

①闪点<28℃的为甲类

②28℃≤闪电<60℃的为乙类

③闪点≥60℃的为丙类

燃点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物质在外部引火源作用下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
自燃点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12-01
燃烧的链式反应理论
燃烧的链式反应理论

燃烧的链式反应理论: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对于多数有焰燃烧而言,其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作中间体。因此,可以用着火四面体来表示有焰燃烧的四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和链式反应自由基。【记忆口诀:朱茵可怜(可链助引)】【2015】

【小总结】

类别 必要条件
燃烧 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
多数有焰燃烧 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链式反应自由基

 

12-01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概述
燃烧的本质与条件——概述

一、燃烧的本质与条件

定义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 (或)发烟现象

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

分类 (1)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2)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体的状态下进行的,称为有焰燃烧;
(3)有的固体物质则不能变为气态,其燃烧只发生在氧气与固体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无
焰燃烧。

 

12-01
易燃易爆危险品
易燃易爆危险品

一、爆炸物

二、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为101.3kPa时,与空气混合有一定易燃范围的气体。

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及其分类分级

火灾危险性

1)燃烧性

2)爆炸性

①比液体、固体易燃,并且燃速快

②一般来说,由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如氢气(H2)】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如甲烷(CH4)、一氧化碳(CO)等]易燃,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

价键不饱和的易燃气体比相对应价饱和的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大

3)扩散性

4)压缩性和膨胀性

1)当压力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体积成正比,即温度越高,体积越大

2)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即压力越大,体积越小

3)在体积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压力成正比,即温度越髙,压力越大

5)带电性

可燃气体的带电性,可采取设备接地控制流速等相应的防范措施

6)腐蚀性、毒害性

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的腐蚀性

目前,危险性最大的是氢,对于盛装这类气体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如用含有铬、钼等高压合金钢的制造材料,定期检验其耐压强度等

分级(两级)

I级爆炸下限<10%;或者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

Ⅱ级10%≤爆炸下限<13%,并爆炸极限范围<12%

实际应用中: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

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

三、易燃气雾剂

四、易燃液体2021

火灾危险性

 

1)易燃性

2)爆炸性

3)受热膨胀性

4)流动性

5)导电性

6)毒害性

记忆方法:气体与液体火灾危险性区别:

气体表现为扩散性,液体表现为流动性

气体有压缩性、腐蚀性,液体没有

分级(三级)

Ⅰ级:初沸点≤35℃

Ⅱ级:闪点<23℃,初沸点>35℃

Ⅲ级:23℃≤闪点<60℃,且初沸点>35℃

  • 易燃固体

分类

1)易燃烧的固体和通过摩擦可能起火的固体

2)固态退敏爆炸品

3)自反应物质

火灾危险性

1)燃点低,易点燃

2)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发孔剂与酸性物质接触能立即起火

萘与发烟硫酸接触反应非常剧烈,甚至引起爆炸

红磷与氯酸钾相遇、硫黄与过氧化钠或氯酸钾相遇,都会立即引起着火或爆炸

3)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 易于自燃的物质

火灾危险性

1)遇空气自燃性

2)遇湿易燃性

3)积热自燃性(硝化纤维胶片、废影片、X光片,常温下分解升温,达到自然点引起自燃

七、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八、氧化性物质

1)高锰酸钾与硫酸,氯酸钾与硝酸接触都十分危险。这些氧化剂着火时,不能用泡沫灭火剂扑救

2)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吸水后,不仅能放出氧,还能放出大量的氯。

3)高锰酸钾吸水后形成的液体接触纸张、棉布等有机物,能立即引起燃烧,着火时禁用水扑救

4)漂白粉、亚硝酸盐、亚氯酸盐、次氯酸盐等弱氧化剂,当遇到氯酸盐硝酸盐等强氧化剂时,会发生剧烈反应,引起着火或爆炸。

九、有机过氧化物

火灾危险性:

1)分解爆炸性

2)易燃性

有机过氧化物的过氧基含量越多,其热分解温度越低,则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12-01
爆炸的分类
爆炸的分类

爆炸的分类

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例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本身虽没有进行燃饶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化学爆炸

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变化

1、炸药爆炸

2、可燃气体爆炸

(1)混合气体爆炸

(2)气体单体分解爆炸

3、可燃粉尘爆炸

1)粉尘爆炸的过程

第一步:迅速地干馏并产生出可燃气体

第二步: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被引火源引燃发生有焰燃烧

第三步:这些粉尘受热分解或干馏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

2)可燃粉尘爆炸一般应具备三个条件

①粉尘本身是可燃的

②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且其浓度处于一定的范围

③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引火源

3)粉尘爆炸的特点:

①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和下降速度都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爆炸的破坏性和对周围可燃物的烧毁程度较严重

而且,有的粉尘爆炸会因多次爆炸,反应速度和爆炸压力呈现跳跃式加快和升高,具有离起爆点越远破坏越严重的特点

②粉尘二次爆炸往往比初次爆炸压力更大,破坏更严重

③粉尘爆炸比气体爆炸所需的点火能大、引爆时间长、过程复杂

爆炸

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

表1-3-2 常见具有炸性的粉尘

种类 举例
炭制品 煤、木炭、焦炭、活性炭等的粉尘
肥料 鱼粉、血粉等
食品类 淀粉、砂糖、面粉、可可粉、奶粉、谷粉、咖啡粉等
木制类 木粉、软木粉、木质素粉、纸粉等
合成之制品类 染料中间体、各种塑料、橡胶、合成洗涤剂等的粉尘
农产品加工类 胡椒、除虫菊粉、烟草等的粉尘
金属类 铝、镁、锌、铁、锰、锡、硅铁、钦、钡、钻等的粉尘
12-01
爆炸的分类及典型爆炸危险源
爆炸的分类及典型爆炸危险源

一、爆炸的分类

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

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例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本身虽没有进行燃饶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化学爆炸

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变化

1、炸药爆炸

2、可燃气体爆炸

(1)混合气体爆炸

(2)气体单体分解爆炸

3、可燃粉尘爆炸

1)粉尘爆炸的过程

第一步:迅速地干馏并产生出可燃气体

第二步: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被引火源引燃发生有焰燃烧

第三步:这些粉尘受热分解或干馏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

2)可燃粉尘爆炸一般应具备三个条件

①粉尘本身是可燃的

②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且其浓度处于一定的范围

③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引火源

3)粉尘爆炸的特点:

①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和下降速度都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爆炸的破坏性和对周围可燃物的烧毁程度较严重

而且,有的粉尘爆炸会因多次爆炸,反应速度和爆炸压力呈现跳跃式加快和升高,具有离起爆点越远破坏越严重的特点

②粉尘二次爆炸往往比初次爆炸压力更大,破坏更严重

③粉尘爆炸比气体爆炸所需的点火能大、引爆时间长、过程复杂

爆炸

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所形成的爆炸。

表1-3-2 常见具有炸性的粉尘

种类 举例
炭制品 煤、木炭、焦炭、活性炭等的粉尘
肥料 鱼粉、血粉等
食品类 淀粉、砂糖、面粉、可可粉、奶粉、谷粉、咖啡粉等
木制类 木粉、软木粉、木质素粉、纸粉等
合成之制品类 染料中间体、各种塑料、橡胶、合成洗涤剂等的粉尘
农产品加工类 胡椒、除虫菊粉、烟草等的粉尘
金属类 铝、镁、锌、铁、锰、锡、硅铁、钦、钡、钻等的粉尘
12-01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冷却灭火

对于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在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在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可能会中止。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引起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和很高的汽化热,冷却性能很好。水喷效果更为明显。

(二) 隔离灭火

在扑灭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火灾时,迅速关闭输送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管道的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输送,同时打开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通向安全区的阀门使已经燃烧或即将燃烧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转移。

(三)室息灭火

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一般氧浓度低于15%时,就不能维持燃烧。在着火场所内,可以通过灌注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来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室息灭火。

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在喷水的同时喷出泡沫,泡沫覆盖于燃烧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在发挥冷却作用的同时,将可燃物与空气隔开,从而可以灭火。

(四) 化学抑制灭火

化学抑制灭火的灭火剂常见的有干粉和七氯丙烷。 化学抑制灭火速度快,使用得当可有效地扑灭初起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该方法对于有焰燃烧火灾效果好,而对深位火灾由于渗透性较差,灭火效果不理想。

12-01
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防火基本方法

(一)控制可燃物

(二)隔绝助燃物

(三)控制引火源

二、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冷却灭火 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引起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
隔离灭火 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在喷水的同时喷出泡沫。
窒息灭火 二氧化碳、氮气、蒸汽(水喷雾)
化学抑制灭火 化学抑制灭火的灭火剂常见的有干粉和七氟内烷

 

12-01
建筑火灾的蔓延途径
建筑火灾的蔓延途径

建筑火灾的蔓延途径

一、火灾的竖向蔓延

延烧和烟囱效应是造成火灾竖向蔓延的主要原因。

建筑内部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垃圾井、排气道、中庭等竖向通道和空间,往往贯穿建筑的多个楼层或整个建筑,如果没有进行合理、完善的防火分隔或封堵,一旦发生火灾,会产生较强烈的烟囱效应,导致火灾和烟气在竖向迅速蔓延。

防止火灾在建筑内部向蔓延主要是对竖向贯穿多个楼层的并道或开口进行防火封堵和分隔、设置防火门、防火卷帘等。

二、建筑火灾烟气的流动过程

烟气流动

路线及特点

500℃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

烟气扩散蔓延主要呈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在建筑内部,烟气流动扩散一般有三条路线;第一条也是最主要的一条: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第二:着火房间→室外;第三条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1)烟气羽流。火源上方的火焰及燃烧生成的流动烟气通常称为火羽流。而火焰区上方为燃烧产物即烟气的羽流区,其流动完全由浮力效应控制,一般称其为烟气羽流或浮力羽流

2)顶棚射流。当烟气羽流撞击到房间的顶棚后,沿顶棚水平运动,形成一个较薄的顶棚射流层,称为顶棚射流

假设顶棚距离可燃物的垂直高度为H,多数情况下顶棚射流层的厚度约为距离顶棚以下高度H的5%-12%,而顶棚射流层内最大温度和最大速度出现在距离顶棚以下高度H的1%处

3)烟气层沉降

竖井中烟气流动 竖井内气体流动的驱动力仅为浮力
烟气流动驱动力

受浮力作用驱动的主要有烟囱效应、火风压和外界风等2016】

1烟囱效应是造成烟气竖向流动的主要因素

2)火风压(火风压的影响主要在起火房间);烟囱效应和火风压不同,它能影响全楼

3)外界风

12-01
建筑室内火灾的特殊现象
建筑室内火灾的特殊现象

建筑室内火灾的特殊现象2019】

1、轰燃

室内火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轰燃现象,是火灾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2、回燃 

回燃则是建筑火灾过程中发生的具有爆炸性的特殊现象

回燃通常发生在通风不良的室内火灾门窗打开或者被破坏的时候

室内发生火灾时,处于气相的可燃混合物浓度和室内的氧浓度是回燃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12-01
建筑室内火灾发展的阶段
建筑室内火灾发展的阶段

建筑室内火灾发展的阶段:

分为初期增长阶段 、充分发展阶段、 衰减阶段 。

初期增长阶段 该阶段可能进一步发展形成更大规模的火灾,也可能中途自行熄灭,或因灭火设施动作或人为的干预而被熄灭;此阶段属于燃料控制型火灾
充分发展阶段 当室内温度继续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燃烧面积和燃烧速率瞬间迅速增大,室内温度突增的现象,即轰燃标志着室内火灾由初期增长阶段转变为充分发展阶段
衰减阶段 一般认为,室内平均温度下降到其峰值的80%时火灾进入衰减阶段

上述后两个阶段是可燃物数量充足、通风良好情况下,室内火灾的自然发展过程。

12-01
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
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

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2017】

 

热传导

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没有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

固体内部,只能依靠导热的方式传热,在流体中,尽管也有导热现象发生,但通常被对流运动所掩盖。

热对流

热对流又称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

由于流体中存在温差,所以也必然存在导热现象,但导热在整个传热中处于次要地位。

建筑发生火灾过程中,通风孔洞面积越大,热对流的速度越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越高,对流速度越快。热对流对初起火灾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热辐射 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与热传导和热对流不同的是,热辐射在传递能量时不需要互相接触即可进行。最典型的例子是太阳向地球表面传递热量的过程。
12-01
建筑火灾发展及蔓延的机理
建筑火灾发展及蔓延的机理

一、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2017】

 

热传导

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没有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

固体内部,只能依靠导热的方式传热,在流体中,尽管也有导热现象发生,但通常被对流运动所掩盖。

热对流

热对流又称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

由于流体中存在温差,所以也必然存在导热现象,但导热在整个传热中处于次要地位。

建筑发生火灾过程中,通风孔洞面积越大,热对流的速度越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越高,对流速度越快。热对流对初起火灾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热辐射 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与热传导和热对流不同的是,热辐射在传递能量时不需要互相接触即可进行。最典型的例子是太阳向地球表面传递热量的过程。

 

二、建筑火灾烟气的流动过程

烟气流动

路线及特点

500℃以上热烟所到之处,遇到的可燃物都有可能被引燃

烟气扩散蔓延主要呈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在建筑内部,烟气流动扩散一般有三条路线;第一条也是最主要的一条: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室外;第二:着火房间→室外;第三条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1)烟气羽流。火源上方的火焰及燃烧生成的流动烟气通常称为火羽流。而火焰区上方为燃烧产物即烟气的羽流区,其流动完全由浮力效应控制,一般称其为烟气羽流或浮力羽流

2)顶棚射流。当烟气羽流撞击到房间的顶棚后,沿顶棚水平运动,形成一个较薄的顶棚射流层,称为顶棚射流

假设顶棚距离可燃物的垂直高度为H,多数情况下顶棚射流层的厚度约为距离顶棚以下高度H的5%-12%,而顶棚射流层内最大温度和最大速度出现在距离顶棚以下高度H的1%处

3)烟气层沉降

竖井中烟气流动 竖井内气体流动的驱动力仅为浮力
烟气流动驱动力

受浮力作用驱动的主要有烟囱效应、火风压和外界风等2016】

1烟囱效应是造成烟气竖向流动的主要因素

2)火风压(火风压的影响主要在起火房间);烟囱效应和火风压不同,它能影响全楼

3)外界风

 

三、建筑室内火灾发展的阶段

初期增长阶段 该阶段可能进一步发展形成更大规模的火灾,也可能中途自行熄灭,或因灭火设施动作或人为的干预而被熄灭;此阶段属于燃料控制型火灾
充分发展阶段 当室内温度继续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燃烧面积和燃烧速率瞬间迅速增大,室内温度突增的现象,即轰燃标志着室内火灾由初期增长阶段转变为充分发展阶段
衰减阶段 一般认为,室内平均温度下降到其峰值的80%时火灾进入衰减阶段

上述后两个阶段是可燃物数量充足、通风良好情况下,室内火灾的自然发展过程。

 

四、建筑室内火灾的特殊现象2019】

轰燃 室内火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轰燃现象,是火灾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回燃

回燃则是建筑火灾过程中发生的具有爆炸性的特殊现象

回燃通常发生在通风不良的室内火灾门窗打开或者被破坏的时候

室内发生火灾时,处于气相的可燃混合物浓度和室内的氧浓度是回燃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12-01
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一、电气使用不慎(占据首位)2016】

二、吸烟不慎2020】

三、生活用火不慎

四、生产作业不慎

五、玩火

六、放火

七、雷击

12-01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哦
考试圈子
  • 一消学霸君微信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加学霸君领资料

  • 一消微信群

    233网校官方认证

    扫码进群学习

互动交流
扫描二维码直接进入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