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33网校>特岗教师>模拟试题>教育综合知识

2018年广西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

来源:233网校 2018年6月14日

2018广西特岗教师考试内容是什么?按地市的不同,有个地方会开展笔试考试。笔试内容为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2018年广西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0.5分,共30分。答题参考用时45分钟)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其对应的代码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第1题

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这里所运用的复习规律是(  )。

A.多感官参与B.合理分配复习实际时间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D.及时复习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知识的遗忘是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过程最初很快,大致呈负加速型,先快后慢。所以新学习的材料要及时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

第2题

(  )的根本特点是自F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

A.正迁移B.顺应性迁移C.重组性迁移D.垂直迁移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顺应性迁移是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的过程,其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重组性迁移是指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的过程。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3题

“水下击靶”实验体现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化理论D.学习定势说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了概括化理论。他认为先期学习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的学习中,是因为在先期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地运用于两种学习当中。贾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击靶”的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第4题

“最近发展区”和“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是(  )学派所倡导的。

A.精神分析论B.行为学习论C.社会文化历史论D.认知发展论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最近发展区”和“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是维果斯基的观点,维果斯基是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

第5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2~18岁的学生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每个阶段的心理冲突如下:(1)婴儿前期(O~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婴儿后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3)幼儿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童年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5)青少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年中期(25~50岁):繁衍感对停滞感;(8)成年后期(50岁后):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12~18岁的学生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第6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中,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冲突是(  )。

A.自主感对羞怯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每个阶段的心理冲突如下:(1)婴儿前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婴儿后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3)幼儿期(3~6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童年期(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5)青少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年中期(25~50岁):繁衍感对停滞感;(8)成年后期(50岁后):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6~12岁的学生要解决的主要冲突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第7题

儿童在计数时。最初需要用手点着物体逐一计数,逐渐发展到可以用眼看着物体默默计数,这反映了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具有(  )。

A.从同化到顺应的心理特点B.从个别到一般的心理特点C.从具体到抽象的心理特点D.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的心理特点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儿童在计数时,最初需要用手点着物体逐一计数,逐渐发展到可以用眼看着物体默默计数,这反映了儿童在数学学习中具有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的心理特点。

第8题

以下属于德育内容的是(  )。

A.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B.品德教育、社会教育和思想教育C.品德教育、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D.道德教育、品行教育和政治教育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德育的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

第9题

宪法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以及知识分子的若干规定是制定教师法的(  )。

A.法律依据B.客观依据C.主观依据D.政策依据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制定其他一切法律、法规的基础和依据。宪法对于制定教师法的依据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宪法中对知识分子队伍的规定是制定教师法的重要依据。第二,宪法中有关教育工作的规定,为教师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10题

晚上的学习效果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  )的干扰。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单一抑制D.双重抑制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第11题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第12题

教师对教学工作采取冷漠的态度,在自身与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这是教师职业倦怠的(  )特征。

A.挫折感B.耗竭感C.去个性化D.低个人成就感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马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情绪耗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去个性化是指刻意在自身与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的态度;低个人成就感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第13题

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

A.教室的布置B.教师的行为表现C.学生的学习方式D.学生座位的分配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学生座位的分配。

第14题

根据加涅的学习目标分类理论,能将新事物的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一个符号与另一个符号加以区分的能力是(  )。

A.言语信息B.认知策略C.智慧技能D.动作技能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A项言语信息是指有关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定义及特征等方面的事实性信息的学习。B项认知策略是指调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及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D项动作技能是指通过身体动作的质量的不断改善而形成整体动作模式的学习。C项智慧技能是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包括五个小类,即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性概念学习、规则学习及高级规则学习。其中,辨别学习是指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不同的反应。本题中能将新事物的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一个符号与另一个符号加以区分的学习是一种辨别学习.属于智慧技能。

第15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  )。

A.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B.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C.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D.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16题

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有效策略是(  )。

A.专业化B.知识化C.职业化D.专门化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既是社会的要求,又是提高教师自身地位的途径。

第17题

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

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第18题

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用(  )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科学依据回答。

A.问卷调查法B.实证研究法C.文献研究法D.理论分析法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用实证研究法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科学依据回答。实证性研究是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因此选择B项。

第19题

提出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心理学家属于学习理论流派里的(  )。

A.行为主义B.格式塔C.认知主义D.建构主义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属于学习理论流派的行为主义。

第20题

学校应当把(  )放在首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A.知识教育B.德育教育C.能力教育D.美育教育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登录

新用户注册领取课程礼包

立即注册
扫一扫,立即下载
意见反馈 返回顶部